学校简介
第一篇 九秩历程 弦歌不辍
缘起水木石 初创时期1928——1949· 4
缘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兴起建造洋楼的热潮,商铺云集的五马街、晏公殿巷一带,更是大兴土木,当时的驰名商号“久大成”、“老香山”、“许云章”、 “博敏”、“中国国货公司”、“宝大商号”等,纷纷筹建应用钢筋水泥混凝土技术和石英水刷工艺的洋楼。一时间,能工巧匠聚集此地。早在辛亥革命前,本地泥水匠、木匠、石匠师傅们就在谯楼东首的关帝庙内供奉、祭祀祖师爷公输班,籍此建筑房屋、承揽工程、联络感情。后来,新思想传入,工匠师傅便商议建公所,组团体。民国三年(1914年)议决筹集资金买下打铁巷3号(现13号)宅地作为公所所址。民国七年(1918年)动工建造。整个工程历三年竣工。民国十五年(1926年),水木石公所改组,易名水木石公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公会为解决工匠子女的读书问题,创办“永嘉县私立水木石初级小学”,实施壬戌学制。学校与公会同名,校舍与公会合用,公会理事会七人组成董事会。聘请时任永嘉县政府教育科督学陈雪溪为校长。
至此,建设小学的前身发端。学校免费招收水木石三业工人子弟入学。
初期,学生编为一个复式班,尔后,逐步发展为1—4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初级小学。在教授国文、数学等规定学科外,还注重民主爱国教育,开展做操、远足、跳集体舞等活动。还曾教唱民主民生歌曲。
1932年,水木石公会召开全体大会,议决将创建公所的经过刻碑立石,“以彰事功,以垂久远。”
民国二十四年(1935),校长陈雪溪离任,陈烈忱接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学校按规定更名为“永嘉县中央镇第七、八保联立国民学校”。同年,任亦刚接任校长,学校有小学部4个班级,民教部1个班级,教职员7位。
民国三十五年(1946),水木石公会收回学校,恢复原校名。同年,叶时银接任校长。学校开始向完全小学发展。至1948年,首届高小毕业生毕业。
1948年7月,叶时银校长因病辞职,水木石公会理事长、校董会董事长蔡进元亲自兼任校长,人称“三长”。学校青年团员教师、进步教师等开展反饥饿斗争。因行业不景气,蔡校长用变卖家中首饰的钱及大儿子工资,买米发放给教师。
坎坷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初期1949.5—1975
1949年5月,温州解放。温州市水木石小学因有教师参军、参政去了,学校停课。市委书记曾绍文指示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文宣队驻扎水木石小学。文宣队上午学习,下午排练节目,晚上上街宣传。小节目就在水木石小学排练,大型节目到华大利排练。排练的节目有“朱大嫂送鸡蛋”、“小放牛”、“白毛女”等等。同时,陈竑还指示吴崇乐同志在水木石小学驻地负责组建温州市少先队。同年7月,叶时银康复,复任校长。直到8月底,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文宣队与少先队筹委会搬到华大利。9月,水木石小学复学。
1950年2月,水木石工会负责人王永钦以温州市建筑工会名义接管“永嘉县私立水木石小学”,更名为“温州市私立水木石小学”,由王钟荣任校长,1950年6月,温州市少年儿童团成立,团部设本校内。学校建立少先队大队部,首任大队辅导员徐乃成老师。此时,水、木、石工匠子弟仍免费入学读书,学校周边邻居子女入学,要缴纳部分学费。
1951年9月,温州市文教局据校董会提名,任命叶会统为温州市私立水木石小学代理校长。1952年下半年,水木石工会出资2000元(旧币),由学校总务主任林国松办理,向晏公殿巷27号陈姓家购买地产,改建为操场。1953年6月,校长叶会统以2300000元(旧币)购买晏公殿巷徐姓家房产,面积为0.7283亩,改作教室之用。学校分部初步形成。
1955年8月叶会统校长调离,金家璋接任校长。
1956年2月,在公私合营高潮中,学校被温州市政府接收,更名为“温州市打铁巷小学”,属温州市教育局领导。当时,温州市教育局下设东城、南城、西城、近郊四个辅导区。打铁巷小学属南城辅导区属下的一所小学。
从此,学校开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957年,温州市教育局下令将五马小学晏公殿巷分部校舍划拨给打铁巷小学。至此,学校已发展成12个班级。同年9月,薛寿椿任校长。
1960年,学校向陈家购买27平方米地皮,辟做本部到分部的走廊通道。
1967年,“文革”“破四旧”时,改晏公殿巷为建设巷。于是,温州市打铁巷小学更名为“温州市建设小学”,(此校名沿用至今),仍由薛寿椿任校长。同年,学校将晏公殿巷分部与医药公司仓库(四间平房)对调,改为教室。使学校校外分部与本部归一。
1970年,为了适应当时教育形势,学校附设初中班4个。
1971年下半年,附设初中班划归市属中学。
1974年,学校实施五年学制。
腾飞正当时 创新时期1976—2002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小学教育拨乱反正,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建设小学开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陈依民在薛寿椿校长的支持下,把广播喇叭安装进教室,在全市率先实施电化教育。此后,成为全市第一所幻灯机进课堂的学校。当时没有配套幻灯设备和教材,学校组织力量自制幻灯机,并动员教师自制幻灯片及配套的课本插图、教学图片、连环画等教具,配合课堂教学。尔后,学校又尽量节约开支,购买610电子管录音机,再积累资金购进8.75放映机(在当时全省中小学中是首例),实现音像进课堂。建设小学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关注,当时的温州地区教育局与浙江省教委先后在全地区、全省推广建设小学电化教育的做法。之后,省内外学校纷纷来我校观摩、学习。
1978年,我校被温州市教育局定为温州市重点学校。此时,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进一步优化,班班都配备了白昼幻灯机、录音机,学校的电化教育进入了“两机一幕”时期。
1979年,打铁巷11号(现13号)原水木石公所旧址拆迁,改建为教学楼、办公室,建筑面积为880平方米。在学校大队部辅导员柯桂香的组织下,开始与海军37622部队挂钩,聘请海军战士为校外辅导员,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同年,在晏公殿巷51号处操场南面,建成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为1068平方米。
1983年秋季,学校开始实施六年制。同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发表。12月,薛寿椿校长退休。1984年3月,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成立,实施中心校制。建设中心校副校长吴昭藩兼任建设小学校长。同年,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第一轮实验。学校提出“立体性教育体系”,建立家长委员会。
1984年12月,温州市城区教育局成立,实行体制改革,撤
消小学校区,实施中心校制。建设中心校下属建设小学、南蝉桥小学、小高桥小学、松台小学、石坦巷小学、小南路小学、沙帽河小学、虞师里小学。
为了加强军民共建活动,创建文明学校,由学校校长、大队辅导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海军37622部队勤务船中队副政委、海军校外辅导员组长等七人,组成学校“军民共建领导小组”,领导军民共建文明学校工作。《解放军画报》刊登了建设小学军民共建活动的照片报道。
1984年12月,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
1985年1月11日,学校被鹿城区委区府评为“1984年度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先进集体”。
1986年3月,学校被鹿城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学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6月1日,学校荣获“全
国红旗大队”光荣称号。8月,学校在军民共建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创文明生活”活动,“创文明生活”从试点班级推向全校,再从学校推向社会。又向全市倡议开展“创文明生活”活动。市区领导魏萼清、王思爱、何包根等亲自到校表扬。魏副市长在大会上向全市人民提出开展创建文明生活活动。中国教育报、浙江电视台、温州电视台、温州日报等媒体对此都作了报道。
1987年5月,鹿城区改革小学管理体制,鹿城区教委发文撤消市区小学中心校,实施了区教委对市内中小学、幼儿园直接领导、管理,各校建立党支部。9月,建设小学党支部建立,陈爱莲任党支部书记。同年,学校被评为“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省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温州市文明卫生单位”。
1988年9月最后一届五年制学生毕业,学校全部改为六年制。同年,学校报请区教委,在晏公殿巷51号处拆除四间危房,建造教学楼。经批准后,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和办公室,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并把学校大门向晏公殿巷开出。同时,在本部与分部之间建跨巷天桥,把本部与分部连在一起。同年,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358平方米,教学楼3幢,办公楼1幢,图书室1间,藏书3万余册,电化兼自然实验室1个。电教设备按省电教试点小学配备,自然仪器按省一级小学标准配备。但操场很小,室外活动只有一个小操场加一个小天井,社会戏称“天井小学”。
1989年,学校创建“建设小学红领巾储蓄站”、“温州市建设机电工具厂”。
1990年4月,校办厂开始生产成品。11月,小学召开首届教工大会,通过了建设小学首个《教工大会章程》和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市级文明单位。
1991年9月,吴昭藩校长退休,林爱珠调回,接任校长。
1992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学校电化教育进入闭路电视时期。
1993年学校倡导的“减负提质”深入人心,并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减负提质”的改革热潮。
1995年8月,林爱珠校长退休,林培明接任校长。
1996年9月,党支部书记陈爱莲退休,林国英接任。
1997年,学校配备电脑室,建立网管中心。五月,学校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次教育整体改革研讨会。同年,学校开始实施“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战略。
1998年,鹿城区人民政府拨500万元人民币,由学校向徐姓等几家购来房产,拆建为操场。面积1000平方米。至此,学校室外活动场地达1580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增加到3468平方米。
同年6月,学校获“市德育先进集体”称号,并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温州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同年12月,被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命名为“红领巾示范学校”。
1999年,“减负提质”改革进入建模阶段,各学科系统构建起了“现代化,轻负担,高质量的课题教学模式”。学校被浙江省教委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同年12月,学校获“市现代教育技术推广运用先进单位称号”,被浙江省教委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0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实验基地,并获“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徐长松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创建了寓教于乐、自主发展的“学中玩、玩中学”模式。《建设科研之窗》创办。成立了“童之心”心里辅导站。学校建成多功能电视演播室、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校园网和多功能电脑教室。
2001年浙江省“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学校率先开通“校园网”。
2002年,学校再次获得“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再铸新辉煌 集团办学2003——2018
2003年5月,学校被市妇联、市教育局命名为“温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同年,学校班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教学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学校成立“爱心账户”、“红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
同年5月,徐长松退休,陈荣新任党支部书记。
同年6月,建设小学在林培明校长带领下,在全市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理念的尝试,创办集团学校,原南蝉桥小学、小南路小学并入建设小学。建设小学集团学校仍沿用“温州市建设小学”校名。辖三个校区,原建设小学为“五马校区”,原南蝉桥小学为“大南校区”,原小南路小学为“小南校区”。学校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林培明任集团学校总校长,副校长陈东南负责五马校区日常管理并分管电教及后勤工作;副校长陈绚负责大南校区日常管理并分管教学教科研工作;副校长黄云霞负责小南校区日常管理并分管德育工作。
同年12月启动建设小学名师评选机制,评出首届校名师八位。
2005年6月,学校承办温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
同年12月,学校承办温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暨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会。
2006年,学校率先创办城乡教育集团,藤桥镇中心小学增挂“温州市建设小学藤桥分校”牌子。城乡集团以“总校+分校”的双法人形式管理,原藤桥中心校周与良校长任分校校长。教育局同时委派建设小学小南校区教导处副主任黄瑜瑜任分校副校长,主管分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向分校下派挂职教导主任、德育教导、教科室主任以及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教研大组长,指导分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同年3月,学校成立“童沁园”文学社。校刊《沐砚(教师版)》、《童沁园(学生版)》正式创刊。书画社、课本剧团成立。
2007年3月,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12月,评出第二届校名师四位。
同年6月,温州市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首创的网络背景下“异地同课”和“网络教研”活动引起广大关注。
同年,原来挂钩结对的仰义第二小学,成为“温州市建设小学仰义分校”。
同年,学校被评为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学校艺术团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赛上夺得三个“国星奖”,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实践基地”称号。
2008年3月,学校迎接中央教科所“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评估。异地同课模式受到全国各地专家关注,同年在全区推广。8月,五马校区实施校园文化改造工程。
2008年11月,学校被授予全国首个”红领巾城管志愿者基地”称号。
作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温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我校承办了“联想杯”全国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展评活动,在会上向全国同行全方位展示了我校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和师生的现代教育素质。
本年,学校被授予“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荣称。12月,隆重庆祝建校八十周年。
2009年,学校积极开展集团(联盟)校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实施从“提高联盟师资专业水平,提升联盟校教育质量,加快现代教育步伐,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为目标的联盟校发展方案。
学校实施“教育形象、“教师发展”、“质量提升”、“阳光德育”等德育工程;开展“弯腰工程”、“护绿使者”、“文明养正”等德育活动。学校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2010年,学校将集团化办学模式从原来的“高度统一、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模式,转向“高度统一,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管理模式,以达到校区相对统一,特色发展,联盟校高度辐射,共同发展。
2010年12月,学校通过温州市现代化学校评估。
2011年,“祖国在我心”中国青少年维也纳金色大厅2011年春节晚会上,我校参赛的“童年的小鱼灯”获“银杏杯”国际金奖。
5月,学校被授予“温州市小文学家培养基地” 、“温州市首届小科学家培养基地” 、“温州市第九批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称号。
2011年7月,林培明离任,陈钱林接任校长书记。
学校研究制订《温州市建设小学名校战略暨2011至2020目标规划》,提出质量强校,名师强校,制度强校,品牌强校,规模强校,文化强校等六大强校战略。
7月,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作为温州市建设小学的民办分校(温州市建设小学瓯江校区)正式挂牌成立。
10月,学校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11月25日,“长三角小学名校长论坛”在大南校区举办。
12月,我校完成“温州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
2012年,学校突出“基础、普惠、自主”理念,着力在课程、作业、学生评价等方向推进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星卡”评价在集团四校区全面推开,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学生自主作业”品牌初现效应。学校经精心策划,举办学校“六大节”——读书,英语,数学,艺术,体育,科技等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全校全体学生参加,学校还开展学工、学法、学军活动。并以历次活动为基础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学校六大节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同年,小高桥小学并入我校,成为建设小学小高桥校区。
学校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形成——组建了五大学科的九个团体。
学校承办“浙江省语文学本课堂高端展示会” 。
4月,启动接轨大上海教研活动。
名校品牌效应显现:探索与民办学校合作模式,巩固与瓯江小学、立夫外国语学校合作,七都校区启动立项。7月,我校又增一民办校区——滨海校区。学校举办全国联谊校长沙龙暨建设小学品牌战略恳谈会,邀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专家、校长与会。
2013年,学校坚持实施名校发展六大战略,取得预期成果,学校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小南校区完成新教学楼建设,并配之以辅助性工程与塑胶操场。小高校区完成塑胶操场及其他装修、拆建改造。五马校区精细化改造完成。二是学校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两大活动课程受学生、家长欢迎,且在温州产生影响。市、区教育局在我校举办星卡评价现场会。我校的学生自主作业研究实践引起很大反响。
2013年7月,我校小高校区与我国首个以棋手名字命名的国际象棋棋院——诸宸棋院“联姻”,推进“国际象棋”特色教育课程建设。
2014年1月,世界数学最高奖沃尔夫奖得主丹尼斯·苏利文教授给我校学生写了2000余字的勉励信。
3月,我校成功举办全国自主作业现场会,吸引了北京小学、清华附小、北京市实验小学等名校和来自各地600余位教育专家领导参加活动。全国教育核心刊物《中小学管理》、《基础教育参考》刊登此次活动报道。
学校创新家校合作新载体,推出《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
7月,陈钱林离任,金志明接任校长。
2014年,因学区改制,藤桥分校、仰义分校归各自学区管理。滨海校区(民办)停办。
2015年,学校努力传承学校文化,推进课程改革。“水木石课程”成型,分为三大类——基石课程、水韵课程、木华课程。“木华课程”,德育为主,取“扎实质朴,顶天立地”之意,通过“自育、自律、自护、自助、自能”的学校六大节等及其他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做一个有能力、会生活的人;“基石课程”,稳中求变,取坚若磐石,恒毅持久之意,是基础性国家地方课程,各学科大力开展“新课程、新课堂”专题研究,引领学生做一个有知识、会学习的人。水韵课程,发展个性,取“上善若水,润泽万物”之意,是体艺类拓展课程,分为校级社团和班级走班,同时进行,由学生自由选择,引领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会做人的人。
10月,学校承办温州市少工委组织的全市少年儿童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6周年主题队会活动。此次活动报道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2016年7月,金志明离任。蒋樨接任校长,龚国锋接任书记。
2016年,提出学校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润泽童心的方式培养具有匠心精神、家园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少年。学校在四校区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抽样问卷调查,欣喜地看到“乐读”“团结合作”“勤思考”“讲究文明”“安全意识”五个关键核心素养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学校以此为依据,对“水木石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创新性的调整。
6月13日,我校家长开放日水木石课程展示活动的报道,被浙江新闻网转载,温州晚报给予整版报道,温州商报也作了报道。学校微信公众号总浏览量和总赞量创历史新高,《水木石课程规划》与德育《木华课程 像木一样焕发勃勃生机》分别被选入温州市教育研究院所编的《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现代温州人》,并在浙江省第三次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文本交流。
11月,学校在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第三次专题研讨会上作题为《合纵深统整之力,育儿童生命自觉》的课程改革经验介绍。
2017年,建校九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启动——发动全校老师回顾校史、追溯办学传统,并请我市教育、文化、史学界人士、专家对学校历史传承与办学理念进行论证。
在学校教育文化的统领下,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本校四个校区各呈独特的校区文化色彩——五马的书香校园、大南的创客教育、小南的民俗文化,小高的国象课程。
2018年6月,我校城市探索课程之一“温州文博会”体验课程以《“红领巾”体验“匠”文化》为题登上由团中央主管的全国中、低段小学生“核心报刊”——《中国儿童报》。
8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教书育人、创新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先进集体。
9月,聚焦核心素养的自主课堂代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参赛,《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一课荣获“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全国优质课录像评比最高奖——“录像示范课”的荣誉。这是鹿城区小语取得的第一个全国奖项。